|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大門口集合 |
| 手牽手直往大門口] |
| 往候車亭 |
| 等候遊園車 |
| 排隊依序上車 |
| 遊園車解說導覽 |
| 孩童大合唱魯凱童謠 |
| 參觀富谷灣區頭目石板屋群 |
| 伊娜頭目盧鳳玉老師腳傷未癒要慢慢走,曉婷校長全程陪同 |
| 終於到達剛落成的頭目家屋 |
| 坐在庭前立柱前深呼吸 |
| 每位小朋友發老照片說故事專輯--彥婷CAKERE代表接受 |
| VENENGE代表幼兒班 |
| PUKIRINGANE代表小勇士 |
| 幼幼班ASIANE與AILRU |
| AILRUT嘗試以族語複習教過的族語單詞 |
| KUI與小MUNI的族語進步神速 |
| 圖照說明第一頁對照實地石板屋 |
| 請翻到1637年日本人類學者千千岩助太郎先生田調時拍攝的古老照片 |
| 照片中的石板屋與現地的石板屋有沒有很相近? |
| 嗯!有點像 |
| 圖照配置圖與現地幾乎完全相同 |
| 屋簷木雕故事講解 |
| 木雕師傅是好茶藝術大師力大古的孫子蔡國安 |
| 每一個人頭紋木雕都有故事性 |
| 進入石板屋要彎腰低頭以示尊重 |
| 穀倉工具間(唯一與百年前陳設不同處是豬舍改在這間的後方,原屋豬圈應該在廚房爐灶旁) |
| 祖靈木柱雕刻 右為巴冷BALENG公主,左為伯楞PELENGE勇士 |
| 孩子們彷如進入時光隧道 |
| 特別專心聆聽老師解說 |
| 會呼吸的石板屋--石板屋材料只有石頭與木頭,牆壁也是用公石和母石交錯相間堆疊而成,未用鋼筋水泥,所以空氣流通,炊煙會從隙縫處冒出屋外,所以也叫冒煙之屋。 |
| 會說故事的石板屋--屋內石牆地板或木柱橫樑的圖騰雕刻,都有故事性。 |
| 會唱歌的石板屋--男女傳情以傳統魯凱情歌對唱表達情愫。 |
| 男女分際逕渭分明的坐法 女孩坐靠窗的石凳,男孩坐在床沿石座,男女相對型式,情歌對唱。 |
| 提問時間ASIANEF請說 我是女孩該睡在哪裡? 左側石板床最舒適安全的就是妳的床位 |
| 歸程中的合影 |
| 大陸上海友人 |
| 探訪塔瑪麓灣區 |
| 體驗賽夏族的臀鈴 |
| 體驗賽德克族的紋面 |
| 步行到迎賓區 |
| 腳酸了嗎?要忍耐快到了! |
| 越過彩虹橋--高唱童謠過吊橋 |
| 順道解說周邊環境 |
| 美麗的彩虹橋 |
| 曉婷校長,辛苦了! |
| 孩子們表現真好 |
| 繼續往文物館展示區 |
| 入內要輕聲細語 |
| 孩子們就如戶外珍貴亮麗的琉璃珠,總有一天會冒出文化種籽的火花。 |
| 榕樹下排排坐等車車 |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